同樣的堅守,同一份仁心——2025醫師節特刊·傾聽他們的故事
文章來源:衢州日報 作者:臘莎 留飛宇 徐莉 張曉敏 姚有睿 徐曉 點擊數:361 更新時間:2025-08-19
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個中國醫師節,主題是“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”。不同的崗位,同樣的堅守;不同的故事,同樣的滾燙。醫師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卻在各自的領域里,用精湛醫術驅散病痛陰霾,以溫暖仁心撫慰患者心靈。值此醫師節,本報聚焦六位醫師的醫者之路,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歲月,讀懂每一份“選擇”背后的初心,感受每一段“堅守”里的熱愛,更看見醫者仁心在不同賽道上閃耀著的光芒?! ?
傅向紅:從生命“擺渡人”到生育“圓夢者”
人物名片:衢州市人民醫院(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衢州醫院)生殖醫學負責人,主任醫師。獲2025年浙江省仁心仁術獎—德醫雙馨獎。擔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生育保健專業委員會生殖外科學組委員、浙江省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委員、浙江省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分會常委、浙江省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分會委員、衢州市名醫。
“我們手中托舉的不僅是新生命,更是一個個家庭的希望?!备迪蚣t的這句話,是她三十五載從醫路的初心注腳,更是她在生殖醫學領域開辟新途的力量源泉。曾幾何時,衢州地區輔助生殖技術一片空白,“試管嬰兒”對當地不孕不育家庭而言,是遙不可及的奢望。無數夫婦為求一子,不得不往返于上海、杭州等大城市?! ?這份患者的無助,成了傅向紅心中沉甸甸的責任。為了突破技術壁壘,她毅然扛起重任,無數次往返省內外取經,潛心鉆研,牽頭制定了一系列嚴謹的技術規范。終于,這份執著迎來了收獲。2023年3月,衢州市人民醫院成功獲得“體外受精-胚胎移植”技術運行資質,填補了衢州及周邊地區輔助生殖技術的空白,為本地不孕不育家庭點燃了希望之光?! ?
九個月后的12月27日,伴隨著一聲清脆響亮的啼哭聲,衢州市首例“試管嬰兒”在市人民醫院平安降生。當傅向紅輕輕走進病房,將一張親筆書寫的祝福賀卡遞到產婦姜女士手中時,卡片上寫著“從此中心,邁步四方”八個字。這不僅是對一個新生命的美好期許,更是她和團隊用仁心仁術澆灌出的“生命之花”,結出的第一顆沉甸甸的碩果?! ?
從零起步到碩果滿枝,傅向紅和她的團隊僅用了短短兩年。在她的帶領下,生殖醫學中心飛速發展:累計完成取卵周期500余例,100余名健康可愛的“試管寶寶”相繼降臨,中心更成功躋身第六批衢州市醫學重點學科、首批特色醫學??浦?,成為浙西地區輔助生殖領域的“標桿力量”?! ?
這份耀眼的成績背后,是傅向紅三十五載醫者生涯的深厚積淀。在2022年投身生殖醫學領域前,她早已是衢州產科界的“定海神針”。作為衢州市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的核心成員,她牽頭構建起“全天候響應”的急救機制。在產科手術臺上,她曾無數次與死神賽跑,將一個個危重孕產婦從生死邊緣拉回,用雙手托舉起一個又一個新生命,成為產婦眼中最可靠的“生命擺渡人”?! ?
從產科手術臺到生殖醫學實驗室,從守護孕產婦安全到圓萬千家庭生育夢,傅向紅的崗位在變,但那份“以生命托舉生命”的信念從未改變。三十五載春秋流轉,那雙托舉新生命的手,始終溫暖而堅定。
徐昇:千里援疆路,一顆醫者心
人物名片:衢州市中醫醫院黨委委員、腎內科副主任醫師、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,現任烏什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、副院長(援疆),入選衢州市醫療衛生258重點學科人才(雛鷹醫學新銳)、衢州市“南孔精英”領軍人才、浙江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現代化能力復合型人才?! ?
“援疆是挑戰自我、突破自我的歷練,更是為當地做點實事的機會?!?024年11月,衢州市中醫醫院的徐昇響應號召,毅然赴烏什縣人民醫院任黨委委員、副院長,開啟援疆之路?! ?
初到烏什,面對醫療短板,徐昇沉心調研,將管理經驗與當地需求對接。他牽頭重構質量考核體系,搭建“醫院-科室”兩級質控架構,推動規范診療專項行動,通過病例討論、技能培訓等,讓規范行醫深入人心。半年間,烏什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?! ?
學科建設上,徐昇全力推進卒中中心、胸痛中心建設及千縣工程提質。從方案制定到實戰攻堅,始終沖在一線。2025年7月,卒中中心通過自治區二級認證,胸痛中心獲省級預評審,千縣工程自評分提升近100分,為邊疆百姓筑起“生命急救防線”。
臨床中,作為腎內科專家,徐昇深知血液透析患者“看病難”。通過查房、示范手術、帶教,帶頭開展半永久血液透析導管置入術等新技術,填補縣域空白,讓患者就近就醫。今年初,他用血液凈化技術成功搶救高危產婦,彰顯實力與擔當。
此外,徐昇啟動“病種深耕計劃”,優化診療方案、控制成本。今年1月至5月,醫院醫?;饟芨侗冗_99.27%,較上年提升30個百分點,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,助力醫院良性運轉。
談及后續計劃,徐昇目標清晰:培養人才,通過“外引+內培”夯實發展基礎,讓腎內科醫生獨立完成血管通路手術;做強???,細化亞??平ㄔO,發展優勢病種技術;提升管理,探索“精益管理”理念,解決成本控制和績效問題,推動高質量發展?! ?
“壓力再大,我也將堅持初心,踏踏實實做事,不辜負醫者使命?!奔缲撌姑?,有志而去。徐昇的援疆工作,也是衢州市中醫醫院積極參與援疆醫療事業的一個縮影。他以專業技能提升當地醫療水平,用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。
陳潔瑛:醫者仁心,是技術更是責任
人物名片:衢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創始人,主任醫師,衢州市名醫。深耕生殖醫學20余載,助數千家庭圓夢,被患者親切稱為“陳媽媽”。曾獲衢州市優秀共產黨員、衢州市首屆“十大杰出女性”等榮譽稱號?! ?
“醫者仁心,是技術更是責任?!被赝嗄陱尼t路,陳潔瑛的這句話,藏著她為萬千家庭點亮生育希望的初心。 2002年,衢州地區不孕不育診療資源稀缺,許多家庭在求子路上茫然無措。陳潔瑛敏銳察覺到這份需求,毅然在當地率先開設不孕不育門診——這扇診室的門,從此成了無數家庭的“希望入口”。十年后,她再挑重擔,2012年底帶領團隊創建衢州市首家生殖中心,成功實施首例夫精人工授精技術。
從診室到生殖中心,陳潔瑛見證了太多人生的轉折:從愁眉苦臉前來求醫,到成功妊娠后的喜極而泣;從瀕臨破碎的家庭,到因新生命降臨重拾幸福。她的患者不僅來自衢州各縣(市、區),更輻射至杭州、金華乃至江西、福建等地,經她助力圓夢的家庭數以千計,孩子們口中的“陳媽媽”,成了她最珍貴的稱呼。
陳潔瑛始終明白,不孕不育治療從來不是簡單的“治病”,更要為患者“治心”。2009年,一位反復流產、輾轉求醫10余年近乎絕望的患者,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她,最終成功當上了媽媽,那份真摯的感謝信讓她動容。一位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,歷經波折在她幫助下保胎成功,送來錦旗笑稱“保胎有妙術,生完還想生”,陳潔瑛也開心回應:“很愿意繼續為你們保駕護航!”
患者的信任是陳潔瑛前行的動力。2009年首例人工授精出生的寶寶,如今,每年元旦,媽媽都堅持以孩子名義寄來賀卡,十歲生日宴更特邀“陳媽媽”出席獻花致謝。自2019年首個中國醫師節起,每年的鮮花和祝福都如約而至。這些跨越歲月的溫情,讓她倍感職業的榮光與溫暖?! ?
“醫德高尚,妙手添??;關愛患者,勝似親人”——患者錦旗上的話語,正是陳潔瑛從醫生涯的真實寫照。她以精湛醫術開啟生命之門,更以仁愛之心,成為無數家庭求子路上最溫暖的依靠?! ?
余珊珊:“記憶迷路”老人的守護者
人物名片:中共黨員,副主任中醫師,衢州市第三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,老年精神科后備學科帶頭人。從事精神科臨床醫療19年,擔任浙江省醫學會老年精神障礙分會青年委員、浙江省數理醫學會腦腸微生物軸基礎與臨床專委會委員、衢州市醫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?! ?
在衢州市第三醫院老年精神科,余珊珊已堅守近二十年。這二十載光陰里,她的目光始終停留在被阿爾茨海默病、老年抑郁纏繞的老人身上,也始終牽掛著那些在背后負重前行的家庭?! ?
不少人曾問余珊珊,為何選擇這條看似不“光鮮”的路——面對的多是不可逆的記憶衰退,少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成效。答案,藏在她剛參加工作時的一次靈魂震顫里。那時,她見到一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:老人記不清年齡、認不出家人,可當兒子陪他路過包子店時,他卻突然駐足,執意要買兩個包子,說要帶回家給“快放學的兒子”。那一刻,兒子眼眶里奪眶而出的淚水,老人臉上轉瞬即逝的寧靜,像一道閃電擊中了她。她忽然懂得,即便記憶的宮殿轟然崩塌,老人與親人的情感聯結、生命本應有的尊嚴,依然值得被全力守護。這份守護,遠比“光鮮”更有分量?! ?
老年精神科的工作,最需耐心與溫柔。余珊珊面對的老人,或許會因幻覺驚恐顫抖,會因遺忘抗拒治療,甚至認不出日夜陪伴的兒女。在她眼中,藥物是治療的基石,但有時,一句反復的問候、一件熟悉的舊物、一段塵封的老歌,更能撫平老人們內心的驚濤駭浪。
曾有位長期沉默的老大爺,對所有交流都緊閉心門。余珊珊偶然得知老人參加過解放戰爭,便試著每天在他房間播放革命歌曲。起初,老人毫無反應,她卻沒放棄,像播種希望般堅持循環播放。一個月后的午后,老人竟跟著旋律輕聲哼唱起來。漸漸地,老人開始主動交流,臉上也重新有了笑容。當老人的女兒抱著父親泣不成聲,仿佛找回失散已久的親人時,她更堅定了這份工作的意義?! ?
余珊珊始終清楚,自己醫治的不只是疾病,更是疾病背后鮮活的生命。因此,與家屬建立信任同盟成了她工作的重要部分:她會花大量時間解釋病情脈絡,手把手教日常照護技巧,甚至調解因長期照護壓力引發的家庭矛盾。每當看到家屬從最初的絕望無助,到逐漸掌握方法、眼中重燃希望;每當看到老人們能平靜有尊嚴地度過一天,哪怕只是短暫清晰地喚一聲兒女的小名,她心中的慰藉與滿足,便難以用語言形容?! ?
近二十年過去,余珊珊仍堅定地走在這條路上。她愿做記憶迷霧中執著亮著的那盞燈,以專業知識為筆,以溫熱初心為墨,照亮老人孤獨的角落,溫暖那些在時光重壓下奮力支撐的家庭。守護老人們最后的尊嚴與溫暖,便是她從未后悔的選擇。
廖其貴:六十年懸壺路,一顆仁心映山鄉
人物名片:中共黨員,江山市大陳鄉鄉村醫生,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廖氏蛇傷術”傳承人。先后被授予“全國文明衛生先進工作者”“全國優秀鄉村醫生”“感動浙江衛視十大人物”提名獎,“江山市第八批拔尖人才”“江山市名中醫”“2025年浙江省仁心仁術獎—德醫雙馨獎”等稱號?! ?
1948年出生的廖其貴,出生20天后,父母便遠赴他鄉,他被一家廖姓農戶收養,留在浙閩贛交界的大山里。6歲起,他跟著爺爺廖高良上山識藥,放牛時將草藥圖譜記在心里;16歲成為“赤腳醫生”,背著藥箱在泥濘山路上奔波?!澳睦镉胁∏?,就往哪里跑”,成了他青春的注腳?! ?
改變命運的契機,藏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場悲劇里——叔叔被黑背腹蛇咬傷,因山路崎嶇錯過救治,在他眼前離世?!吧叨緤Z走親人,我偏要跟它斗到底?!彼е杉Z翻山越嶺40公里,向常山縣老中醫拜師。最初被拒之門外,他便幫老人挑水劈柴、采藥煎藥,軟磨硬泡半個月時間,終以赤誠換得祖傳蛇傷秘方。此后十年,他以身試藥,曾因誤食“蛇不見”草藥昏迷兩天兩夜,醒來后卻在藥渣中寫下新的配伍筆記:“自己不試,怎敢給病人用?”1979年,他在祖傳方基礎上創新出“廖氏蛇傷術”,能精準應對11種毒蛇咬傷?! ?
1989年,一封家書擺在案頭——生父在外留有家業,邀他定居繼承。徹夜未眠后,他望著診室墻上“救死扶傷”的牌匾,淚落信箋:“家鄉父老更需要我?!?003年,當上海水果老板被毒蛇咬傷,輾轉數家醫院無效后找到他,痊愈后捧著10萬元存單致謝時,他只收了900元成本費:“我是醫生,不是商人?!被颊咚蛠淼摹熬人婪鰝?,醫德高尚”牌匾,至今掛在診室最顯眼處。
如今,77歲的他仍每天坐診,診室旁的1000畝中草藥基地種著上百種草藥?!叭撞葜紊叨?,黃精補氣血……”他帶著徒弟們上山認藥,手把手教炮制技藝。2023年,廖其貴在衢州市中醫醫院成立工作室,已帶出8名徒弟,他說:“只要手還能動,就把‘廖氏蛇傷術’傳下去,讓大山里的草藥香護佑更多人?!薄 ?
從“赤腳醫生”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廖氏蛇傷術”傳承人,他的故事,是醫者仁心最樸素的注腳——從苦難中汲取力量,以生命守護生命,讓大山里的草藥香,成了無數患者的希望之光?! ?
吳國偉:三十五載行醫路的仁心與堅守
人物名片:開化縣中醫院腎內科學科帶頭人,主任中醫師,浙江省名中醫,第七批全國名老中醫專家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,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,曾獲2024年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。獲2025年浙江省仁心仁術獎—德醫雙馨獎。 “上以療君親之疾,下以救貧賤之危?!边@句誓言,吳國偉記了三十五年。
1990年夏,剛從浙江中醫學院畢業的吳國偉,背著行囊回到了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開化。剛入職時,吳國偉發現本地腎病患者只能輾轉外地透析,他下定決心不能讓病人把錢花在路上,帶著團隊啃下一本本腎病專著,跑遍上級醫院進修,終于在2001年在中醫院落地了縣內第一臺血液透析設備,讓衢州地區首個縣級血液凈化中心扎根山區?! ?
后來,在吳國偉的帶領下,團隊在浙西率先開展內瘺球囊擴張術等新技術、新項目,將腎內科建設成為省級重點???,每月透析人次數穩居全市前列,老百姓在縣內看好腎病等疾病的愿景一步步成為現實?! ?
吳國偉曾接診一位腎病綜合征孕婦,全身浮腫得厲害,揣著兩個月的身孕,眼神里滿是絕望,多家醫院曾勸她放棄孩子?!按蛱ト菀?,可一個家可能就散了?!彼麖匾狗榈浼?,篩選無害的中藥并調方,全力幫助孕婦和肚中的胎兒渡過難關。當嬰兒順利降生后,他感慨道:“醫生的喜悅,從不是名利,而是親手托住生命的重量?!薄 ?
在對待病患上,吳國偉總是以“帶著感情下病房,心系百姓開處方”要求自己。為了讓患者能早點看完病、早點回家,他幾十年如一日,比醫院正常上班時間早一小時就開始門診。他總是以醫院為家,只要病人需要,他隨叫隨到,毫無怨言,始終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?! ?
“感恩黨的教育和培養,讓我不斷成長,我會始終以一名黨員、一名醫務工作者、一名專家人才的責任和使命,繼續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光熱?!眳菄鴤フf道。